银行是经营风险、管理风险从中获得收益的高风险经营行业,因而防范和化解风险是银行的永恒主题,也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在大量金融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同时,银行业所面临的操作风险也越来越大。多年来,银行操作风险呈现点多、面广、成因复杂、管理难度大且不易见效的特点,加之基层机构业务拓展压力大、人员紧、内控薄弱, 使得基层机构操作风险管理成为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中最为薄弱的一环。因此,银行要采取多种防控措施来应对防范日益复杂多变的操作风险,以提升银行的竞争力,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加强员工制度学习,强化执行力。
规章制度是银行经营管理的基础。银行规章制度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细,但违规事件和案件仍不断发生,主要原因是规章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把规章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简单化执行、递减式执行、被动式执行甚至抵触性执行,这些都是导致案件发生的根源。而影响执行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规章制度管理不到位。银行应强化制度学习培训与测试,使员工将规章制度内化于心,促使规章制度文件成为员工业务操作的标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基层员工因不了解、不熟知业务规定而产生的操作风险。让每位员工都能在业务办理过程中进行合规、标准的操作。
二、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应对多变环境。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就是银行的“规矩”。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银行所熟悉,一套完善的、合事宜的管理制度,能规范员工行为,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制度建设促进企业的科学、快速、稳定发展。一项制度的发布,虽说经过了起草、评审、修改、完善等多道程序,但是,在实施了一段时间后,有的条款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形势的发展而出现与实际不相适应的情况。因此,在制度执行过程中,注重收集员工在执行制度时的反馈意见,及时总结、分析、纠正制度执行中的偏差,对确实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修改、完善。
三、严格进行审计检查,防范风险发生。
审计检查是风险防控的一道重要防线,通过检查可以今早的发现日常工作存在的问题,提早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检查过程当中,检查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制度,严防出现检查不仔细、不深入,对风险苗头不重视等现象;将定期检查和突击性检查有效的结合起来,特别要使突击性检查真正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重要的客户、重要的风险点和风险经常发生环节要进行重点检查,使审计检查真正的起到发现风险、预防风险的效果,为银行风险管理筑起一道有力的屏障。
四、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堵截风险的发生。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不断出现,为我们防范风险的的发生提供了新的措施。我们应该加大信息技术开发运用的投入,实现计算机系统联网,促使业务和流程操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对风险的预警和实时监控作用,建立关键风险点的预警监测指标,将有关指标和信息预设在系统中,当发生可疑或异常的交易活动、异常的数据信息时,系统会进行预警和提示,以此实现实时、远程、集中的风险监控,风险消灭在原始状态。
五、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增强防范意识。
防范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金融机构因为发生重大操作风险损失或倒闭,往往不是因为缺乏风险控制的机制、流程,而是因为风险文化不能使这些机制、流程发挥作用。我们要通过培训、参观、演讲、报告会、多媒体课堂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对职工进行警示教育,引导员工爱岗敬业、克己奉公、廉洁从业,树立“内控优先”、“合规守法”等理念,增强员工对风险的防范意识筑建坚固的精神堤坝,防范和减少操作风险在日常工作中的发生。
六、增强合规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素质。
违规行为的背后是企业文化力量的缺失,没有形成良好的合规文化氛围,企业缺乏对员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缺乏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对企业忠诚度的教育。很多金融机构发展的经验表明,建立良好的企业合规文化是风险防控最有效的好办法。企业通过合规文化建设和员工的忠诚度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形成自觉和自律,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原理违法乱纪,让员工在良好文化的感染下,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