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国民危机意识
先进的危机管理机制是建立在先进的危机管理意识之上的,危机意识是危机管理的起点。在强调危机意识的同时,要转变危机管理观念。把危机管理有机地融合到国家方方面面的发展战略之中,特别是纳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培养国民危机意思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基础。开展全民危机管理意识教育,通过主要传媒向民众进行危机管理知识和技能传播教育,培养和提高公民的危机管理意识。这也是许多国家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经验做法。既要增强公众在危机中的反应能力,提高处理危机技能,还要提高公众对危机的警惕性,以采取自己的行动,还要配合政府处理危机事件,保护自己的同时又帮助政府。
2.健全危机管理法律法规
健全危机管理法律法规是公共危机管理的保障。在法律的柜架内治理各类公共危机、对于减少危机中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重视法律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是很多国这危机管理的典型经验。
在立法方面,国农村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来保障危机管理,把危机管理纳入到法制的轨道,使危机管理具有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各级政府要切实实施政府官员责任问责制,对重大危机事件的隐瞒、谎报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追究相关员的法律责任 。在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现代,严格的立法将保障政府及各部门在非常时期行使紧急权力,并使紧急权有法可依,政府可以在第一时间运用法律手段养活和防止危机造成的损失和不利影响。
3.建立危机管理的教育和训练机制
教育与训练是危机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危机教育都是 “从娃娃抓起”。 缺少危机教育,就会缺少危机意识,进而在危机面前缺乏”抗击打能力”。危机管理
教育、训练系统包括:对公务员进行反危机模拟训练,把危机管理的教育和培训纳入公务员和公共管理者的教育与培训之中;把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
一部分;利用各种形式对社会公众进行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宣传与教育。
4.建立完备的常设机构
建立完备的常设机构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关键。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公民危机意识的培养、公共危机事件的预防、制定危机管理的战略、政策和规划、进行危机信息管理、危机风险的评估、负责日常危机管理和协调工作、紧急状态处置的综合协调等。比如美国的危机管理常设机构为联邦紧急事务管理总署 。
(二)危机暴发时期的应对措施
危机的预防只能减少或预防危机的发生,并不能完全阻止危机的发生。危机一旦发生,政府必须立即进入危机处理状态,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危机,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如果措施不当,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会造成民众对政府信心的减弱甚至丧失,由此导致整个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建议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建立公共危机管理沟通协调体系
危机管理强调社会各个领域互动协调发展,在建立公共危机应急系统时必须立足于社会整体,在发生重大危机时,能统筹指挥和协调,使有关单位组织建立联系,与新闻媒介、医院、消防、公安及邻近驻军、保险公司及国际组织等形成网络,以寻求及时有效合作。打破部门、地区、学科间的壁垒,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有效调动一切物质的、精神的可利用资源,统筹部署,形成协调机制,从而实现政府统一领导,各个部门协调合作的危机管理体制 。除此之外,还应完善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建立危机信息的公开和披露制度。当公共危机出现后,公众往往强烈要求了解事情的真实状况。政府是公共问题的信息源,具有权威性。建立危机信息的公开和披露制度,一方面能及时地、清楚地向公众公开危机的真实情况,使公众成为危机的知情者和处理者,既把谣言拒之门外,又尊重了民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政府告知了公众政府处理危机的方式、存在的困难,也让公众明确了自己要担负的职责,为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争取到社会的支持。政府与公众之间进行信息沟通,必须坚持真实、公开、及时的原则,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完善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媒体是政府与公众交流、沟通的桥梁。通过现代媒体、记者发布会、热线电话等形式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畅通的信息公开渠道,将信息直接传递给公众,可以减少信息传递环节,降低信息失真概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谣言、小道消息的产生。在危机事件爆发后,媒体就应积极面对危机,把社会公众对危机的舆论引导到有利于危机解决的正确方向上来。因此,要建立政府和媒体良性关系,要通过法律法规加强对媒体的管理,规范媒体行为,保证媒体真实、及时、公正地报道危机事件。同时要利用媒体和社会力量加强对信息公开的监督。
2. 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资金和物质保障机制
在应对危机时,物质和一定的技术支撑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需要建立互相协调、互相联系、反应灵敏的物资调配网络,加强物资调运,确保市场供应。公共危机发生以后,各级政府以及相关机构应当保证应急处理所需的必要物品。例如,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要保证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质的供应 。此外,还应监控现金收支,严厉制止囤积居奇现象,打击不法商贩,坚决维护市场和物价稳定,使非常时期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可以得到保证,避免造成社会恐慌。
另外,把危机管理经费纳入国家预算体系,建立国家反危机基金,建立资金的社会动员机制也是建立危机管理的财政保障体系所必需的。从目前我国现有的政府财政支付能力和财政体制看集中应对少数突发事件的力量是具备的。但从全方位防范、常规性防范、现代化防范的广度和深度的要求看,资金的来源和保证还显不足。解决资金问题除了政府承担主体责任,扩大财政在公共事务方面的投入外,还应建立社会动员机制,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广泛筹集社会资金。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多种国民安全保障险种,引导公民进行长期自我保障投资,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水平。
3. 建立社会动员机制
社会自我调节力量主要是指非营利组织和基层组织。如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社会团体、工会、社区组织、群众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 。SARS危机处理中,我国主要靠的是政治动员机制,靠的是政府行政手段,社会力量的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要着力培养公民的公共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致力于培育非政府组织,提高社会自治水平,使危机管理中不仅有一个忙碌的政府,也有一个忙碌的社会,从而更好地调动社会自我调节的力量,化解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