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控制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的关键
由国际资本市场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第13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在上海举行,此次论坛聚焦共享时代的开放型金融服务以及金融科技等主题,金融界网站作为合作媒体报道此次论坛。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在主题演讲中表示,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在发展普惠金融,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暴露出一些问题和隐患,行业声誉和发展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
如何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呢?陆书春表示,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应该仍然坚持普惠金融的创新方向,互联网金融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资金,资源配置效率,扩大金融服务,辐射半径方面等具有独特优势,为解决普惠金融面临服务不均衡,成本高,效率低等全球共性的问题提供一条可行路径,回顾几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发展生命力就在于借助互联网优势,提高了金融服务对于长尾人群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满足市场多层次投融资需求。
因此,互联网金融仍应该坚持普惠金融的方向,不忘初心,继续发挥与传统金融服务互补优势,不断提高互联网金融的服务适应性和灵活性,真正为当前普惠金融领域痛点和短板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其次,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创新优势,现代金融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数字密集型的行业。在我国互联网+创新大好形势下,互联网金融在共享经济发展中深度应用,还具有很大潜力和空间。互联网金融作为网络与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就在于技术支持,服务渠道的创新,技术支持风控手段创新,技术支持产品业务模式的创新。
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金融信息化基础设施处理能力,为多元化定制化,精准化的金融创新提供可行性,基于移动终端新型金融方式,显著提高金融消费者的体验,有利于支持共享出行等在内共享经济的实现。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网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要有效防范和化解互联网金融发展各类风险,网络空间多维开放性和多项互动性,互联网金融风险波及面都远远超出金融环境。互联网金融发展好不好,关键在于风险控制好不好,所以行业从业者应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要充分认识到风险的复杂性和外延性,自觉遵守监管要求,遵守自律规则,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自律组织完善自律规则。加强消费者保护,提高低收入者,小微企业风险识别能力。通过互联网专项整治,让打着互联网金融旗号的企业没有生存空间,构建良好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应该包括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建立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相适应,相匹配法律框架,和互联网金融行业信息共享体系的建设。
第四,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实施对欺诈,违约等失信行为协同监管,逐步健全行业自律和行政监管有机结合的互联网金融体系。通过生态环境完善确保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
陆书春表示,事实上从去年12月31号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互联网金融协会在开展自律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按照专项整治工作的部署,互联网金融协会的举报平台已经正式上线,相关的信息披露标准已经发布了,配套出台网络借贷等信息披露管理规则,建立建成信息共享系统,目前行业会员陆续接入,面向监管部门,按照季度提供监管报告。
在自律机制完善了相关自律机制,成立了自律惩戒委员会,统计委员会,研究方面成立了区块链课题组等等,这些方面的探索我相信对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协会加大消费者教育,加大行业的培训,加大对监管政策的解读,希望进一步在监管部门指导下,与业界同仁,在各界同仁支持下,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会行稳致远。
|